健康的方法很多,提供你一些你做的到且容易的事,
1.每天八杯水的健康
人類身體中的水份差不多佔90%有多,而體內水份會隨年齡老化漸漸減少;嬰兒時體內水份若有9成多,但五六十歲後則會減至6~7成左右,切記多飲水。
健康飲水式
真正有效的飲水方法,是指一口氣(或一次過)將一整杯水(約200-250毫升)喝完為止,這樣才可令身體真正吸收使用。當然,所謂一次過飲水並非一定要一口氣喝完。如果只隨便喝一兩口來「止渴」,對身體根本無濟於事。
飲好水
盡量避免常飲蒸餾水(一般蒸餾水的水性太酸,容易傷害身體,對腎臟較弱的人士則更為不利),可選擇優質的礦泉水。如可以的話,飲用鹼性水對人體最有利;否則,在家用濾水器過濾後煮熟再喝亦無不可。總的來說,如沒選擇,飲比不飲好!!
飲暖水
夏日炎炎,很多人都會選擇飲冰水,又或特意在水中加冰飲用。其實冰水對胃臟功能不利,飲和暖開水更為有益,因為這特別有助身體吸收使用,更有助腸胃消化。
空腹飲水
當然,飲水隨時都可以,口渴時才飲用往往只能解渴,未能濟事。有效的飲水方法乃在空腹時飲用,水會直接從消化管道中流通,被身體吸收;吃飽後才飲水,對身體健康所起的作用比不上空腹飲水好,試試看吧!
能放能收
上班一族常常會因工作關係疏忽了飲水,又或者為了避免「借尿」小休的猜疑而寧願不喝水;在此特別奉勸各位朋友切勿以「常去廁所」為理由而避免喝水。長此下去,膀胱和腎都會受損害,容易引起腰酸背痛。只要慢慢養成飲水習慣,膀胱接收慣了,上廁所的頻率自然也漸漸減少。但每天喝八杯水,上廁所七至八次亦屬正常,是新陳代謝必須的更替。
飲水時間表
有規律地為身體加添水份絕對百利而無一害,很多人會投訴一日飲八杯水很困難,以下詳列飲水時間表作參考:
早上起床 : 兩杯 (非常重要!身體排污靠晒佢!)
10:30am : 一杯
午飯前 : 一杯
3:00pm : 一杯
5:00pm : 一杯
晚飯前 : 一杯
睡前一小時 : 一杯
PS:切記飲水之道,並不在乎滿足喉乾頸渴,口乾時才喝一口水根本毫不濟事。 水之於身體,就好像氧氣般重要。給身體喝水,是延年益壽的不二法門;給
身體喝水,是亮麗皮膚的基本原則。為了健康,為了美,水,又那有不喝的道理呢?
2.科學進餐新概念 吃出健康
進餐是一門大學問,如何吃出健康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,以下幾則新概念可助你一臂之力。
新概念之一:吃食分時間
科學家新近將食物分為日間食物與夜間食物兩大類。
*日間食物
主要含有氧氣,並且富含太陽能,最適合於上午6點到下午3點半之間食用。列在這張清單上的有番茄、胡蘿蔔、柑橘類、青豌豆等。
*夜間食物
則富含二氧化碳,具有月光般冷的能量。這類食物有蘋果、香蕉、梨、土豆、黃瓜、乾果、乳製品、蛋等,最好安排在下午3點半以後再吃。這樣安排不僅有助於減肥,對健康也有一定好處。
新概念之二:進食講順序
一個人一天要吃不少東西,就大類而言,即有飯、菜、湯、水果等。這些食物進入胃腸道是不是也該排個順序呢?科學家的回答是肯定的。
有句民諺:飯前喝湯,勝似藥方。就點明了湯與飯兩種食品的先後,而且符合科學。吃飯前先喝幾口湯,等於給消化道加了點“潤滑劑”,使後來的食物順利下嚥,防止幹硬食品刺激胃腸黏膜,從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與養分的吸收,並能在某種程度上減少食道炎、胃炎等疾病的發生。如果反其道而行之,飯前不喝湯,飯後會因胃液大量分泌使體液喪失過多而產生口渴感,這時才喝水,反而會沖淡胃液,影響食物的消化與吸收。
再說水果,主要成分是果糖,無須通過胃來消化,而是直接進入小腸被人體所吸收。而米飯、麵食、肉食等含澱粉及蛋白質成分的食物,則需要在胃裏停留一段時間。如果進餐時先吃飯、菜,再吃水果,消化速度慢的澱粉、蛋白質會阻礙消化快的水果,致使所有的食物一起攪和在胃中,水果在胃腸37℃高溫下,產生發酵反應甚至腐敗,引起脹氣、便秘等症狀,給消化道帶來負面影響。
因此,有關專家建議,人們就餐最好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,即湯→蔬菜→米飯→肉類→半小時後再吃水果。如果你吃了藻類富含蛋白質與礦物質的海味,則須將食用水果的時間延後到2~3小時以後,切忌兩者同食,特別是柿子、石榴、檸檬、葡萄、楊梅酸柚等。奧妙在於這些水果中鞣酸較多,不僅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,而且易與海味中的鈣、鐵等結合,生成不易消化的新物質,失去進食美味的快感還在其次,糟糕的是還可刺激胃腸而引起噁心、嘔吐、腹痛等症狀,成為致病的禍根。
- Mar 26 Wed 2008 21:53
健康的秘訣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